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王薛时老师的论文Fetal Reduction, Moral Permissibility and the All or Nothing Problem(减少胎儿、道德可允许性与“全有或全无问题”)在伦理学权威期刊Journal of Medical Ethics(《医学伦理杂志》)上刊出。
2023-02-24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陶然教授的新著《人地之间:中国增长模式下的城乡土地改革》 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四十余万字,是陶教授正在撰写的中国转型发展三部曲的第一部。
Part 1 内容简介
《人地之间》是一本全面讲述中国过去四十年经济增长模式及未来发展问题解决策略的普及性著作。
在考察我国现有经济增长、工业化及城市化模式的历史背景、演变过程及其理论逻辑的基础上,《人地之间》分析了过去的经济增长模式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土地利用的多方面影响,并最终给出合理、可行的城乡土地改革方向及具体的政策组合。
2023-02-21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官网公布了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名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王薛时老师申报的项目《道德选择——人数、公平与最小化伤害》获得一般项目立项。
01 国家社科基金
后期资助项目简介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要类别之一,旨在鼓励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潜心治学,扎实研究,多出研究成果,进一步发挥国家社科基金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中的示范引导作用。它主要资助已基本完成且尚未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的优秀学术成果,是经过严格评审,从接近完成的科研成果中遴选立项的。为扩大后期资助项目的影响,更好地推动学术发展,促进成果转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长期组织出版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
02 王薛时老师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
《道德选择——人数、公平与最小化伤害》
2023-02-07
人文社科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何金波教授与学院研究生及合作者研发了《肌肉偏见内化量表》并发表于临床心理学权威期刊Body Image
2022-10-12
近日,人文社科学院屈静如老师申报的“中外合办高校中的文化安全教育研究”与李颖瑜老师申报的“晚明文人结社与戏曲发展关系新探”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2年度学科共建项目立项。学科共建项目是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一种项目类型,旨在支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和综合实力。
2022-10-09

2022年9月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我院应用心理学专业何金波教授申报的《基于社交媒体的进食障碍机器学习识别及防控策略研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成功立项,获资助经费30万元。该课题利用目前前沿的机器学习技术,来分析和处理来自社交媒体的大数据,并设计可以用于社交媒体平台的进食障碍心理干预方案,来达到在我国防控进食障碍的目的。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简介
作为国家级的学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旨在推动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促进基础学科建设,发现、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面向全国,重点资助具有良好研究条件、研究实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的研究人员。
2022-09-16

近期,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评审结果公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获得三项青年基金项目立项,分别是王薛时老师申报的哲学青年基金项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稀缺医疗资源的分配研究”、余鹏老师申报的语言学青年基金项目 “江淮官话黄孝片音韵研究”以及李颖瑜老师申报的中国文学青年基金项目“晚明文人结社与戏曲发展关系研究”。
2022-08-15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院长唐文方教授的论文Detecting Grassroots Bribery and Its Sources in China: A Survey Experimental Approach(《基于调查实验探究中国基层施贿现象及其根源》)在中国研究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当代中国》)上刊出。
2022-08-08

近日,林志成教授与课题组硕士学生李柠希的研究论文被心理学顶刊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缩写PPS,5年影响因子14.5;2年影响因子11.6)接收。
2022-07-12

近日,应用心理学林志成教授和硕士一年级学生李柠希的研究论文被顶级期刊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5年影响因子14.5;缩写PPS)接收。文章针对心理学研究的全球多样性,做出理论、实证和政策三方面贡献。
2022-03-07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通识教育部讲师李潇雨博士的论文〈模塑晚清——约翰·汤姆逊的摄影作品与选本缔造〉在《文艺理论与批评》2022年第1期上刊出。
《文艺理论与批评》简介
2022-02-17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应用心理学项目何金波教授受临床心理学国际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IJED)主编Ruth Weissman教授邀请成为该期刊编委。
2021-12-23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基础研究面上项目是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原始创新成果、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发展科学知识的独创性基础研究项目以及围绕临床问题开展的科学研究项目。主要支持科研人员在科技计划资助范围内自主选题、具有创新性的科学研究项目。据悉,今年我校共有13项获深圳基础研究面上项目资助,其中人文社科学院有一项。
2021-09-28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通识教育部与哲学辅修课程讲师刘冠岩博士,有三篇关于严复思想与先秦哲学的独立一作学术论文通过同行评审,刊载于国际知名出版社 (Springer and Routledge)出版的学术论文集。此外,他受邀至台湾大学哲学系进行专题演讲,交流研究成果;并在American Academy of Religion年会中论文集的book panel,同来自世界不同文化地域的学者报告各自的学术论文。
2021-06-25

2020年6月29日-7月5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翻译专业的7位本科生通过在线方式,参加了由韩国首尔韩国外国语大学(Hankuk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承办的第五届国际符号学研究会议,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2020-07-24

在亚洲辞书学会第十二届国际大会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李兰教授发表了她与2016级翻译本科生顾玥合作撰写的论文《词汇、语料库和辞典中的性别取向》。
李兰教授为人文社科学院翻译专业本科生开设的“翻译员英语训练”是一门专业选修课。论文的产生源于顾玥同学修读这门课程期间的期末学习报告。李兰教授对这个想法很有兴趣,随后对这个题目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形成了一篇国际会议论文。
李兰教授表示,不少同学的课程作业完成质量很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改深化,向国际会议投稿。这样的历练,对于同学们今后进一步的深造是很好的经验。李兰教授鼓励同学们积极申请大学针对本科生设立的研究奖项Undergraduate Research Award,在学术研究上多做探索,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发展方向。
2020-02-21

近日,第16届国际语用学大会公布了会议论文接受情况,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2016级本科生卢国瑾和杨心怡(第一作者)撰写的两篇论文被会议接受全文发表。
2018-11-23

我校人文社科学院院长范息涛教授和人文社科学院客座教授温忠麟教授共同署名发表研究论文,荣获“广东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
2017-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