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a的出现,让“文生视频”大模型的发展更进一步,关于人工智能未来替代人类职业的言论再度引发热议。AI大模型所呈现出的能力,对一些行业形态可能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那么它真的会完全取代人类的部分职业吗?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又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此前在AI大模型所理解的“AI最容易替代的人类职业”中,“翻译”是排名前列的其中一项。事实上,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技术发展多年后,翻译行业又迎来人工智能技术的一次变革。那么,从业者是如何审视这一行业的?在这场技术革新中,人类译者又该如何应对算法带来的挑战?近日,记者对话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翻译专业的张舒音教授。
2024-03-18
扫描二维码跳转访谈视频
本期“传媒聚焦”为您带来《南方都市报》对青年汉学家欧海洋(Aurelien BOUCHER)的专访。欧海洋教授因热爱乒乓球与中国结缘,由此开启了研究中国体育文化的学术历程。
2024-02-19
在众多学生眼里,她是风风火火穿梭在林荫楼宇间的“时尚小姐姐”,也是平易近人为大家答疑解惑的“知心大姐姐”。从美景到美酒,从美文到美艺,她热爱一切与 “美”有关的事物。在她眼中,翻译学是一门闪烁着人文之美的艺术美学,值得用心用情去品味、去追求。本期“HSS师说”,让我们在一问一答间走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张舒音教授。
教授简介
张舒音教授是伦敦大学学院翻译学博士,于2016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现任翻译专业助理教授(教学)。她曾获得第九届亚太翻译与跨文化研究论坛翻译研究新锐学者奖(The Interpreting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Rising Scholar Award),在文学翻译、机器辅助文学翻译、社区翻译等领域发表论文若干。
2023-09-28
本期“神仙湖畔”为您带来第八期《神仙湖畔》【Eureka灵感】中对当代青绿山水画代表人物、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荣誉教授郑百重的专访。
2023-07-19
刘冠岩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开设“西方与中国诗歌中的爱情问题:从古典到现代” (The Problem of Love in Western and Chinese Poetry: From Ancient to Modern) 通识课程。本篇采访来自校刊《神仙湖畔》第五期,由刘冠岩博士亲自笔答撰稿。采访问题包含刘教授个人“读诗缘起”及其对“诗缘情而绮靡”的感受,以及刘教授“授课内容”与课堂所授之“中西情诗传统”。此外,刘教授还以课程内容阐述他对“文学与现实中的爱情:真实与想像”问题的看法,并给予本科学生关于“读诗门径”的建议。
2022-12-22
近日,首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在浙江杭州举办,来自爱尔兰、比利时、新加坡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企业受邀参会。2021年,中国数字服务贸易达2.3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4%,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平台服务企业的海外市场不断拓展。
如何看待数字经济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中国数字企业又应如何更好地走向海外市场?《21世纪经济报道》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人文社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全球研究项目主任郝雨凡进行了专访。
2022-12-16
近期,《晶报》推出的聚光灯专栏刊登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人文社科学院院长唐文方的约稿。唐院长就出现重理轻文的现象、文科的定义、发展文科对深圳的社会乃至塑造中国国际影响力等方面重要意义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2022-11-15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汇聚了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学子以及来自全球各地的顶尖学者和老师,大家怀着梦想与憧憬,相聚在神仙湖畔,共同书写着一所大学的理想与信念。
2022-11-14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汇聚了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学子以及来自全球各地的顶尖学者和老师,大家怀着梦想与憧憬,相聚在神仙湖畔,共同书写着一所大学的理想与信念。
本期校刊《神仙湖畔》为您带来人文社科学院Dr. Christopher Kluz的专访(中文译本)。
2022-11-10
“Parklife生活在公园”为大学社会实践中心于公益周推出的校园展览活动。在本篇文章中,笔者邀请到了Parklife的“公园管理员”们:喻喆、长丰、洋洋和灼热,以及人文社科学院的韩雨晨教授,共谈“Parklife生活在公园”的诞生、理念、策展和挑战,以及校园社区营造的社会学意义。
2022-10-06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汇聚了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学子以及来自全球各地的顶尖学者和老师,大家怀着梦想与憧憬,相聚在神仙湖畔,共同书写着一所大学的理想与信念。
2022-09-29
本篇推文原载于校刊《神仙湖畔》第五期《社会学的想象力》,从全新的角度了解食物的学问。
李雪石博士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助理教授(教学),教授人文学社科学院专业必修课“社会学概论” ,以及本科通识选修课“食物社会学”“消费社会学” “STS研究方法”等。李博士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环境和食物、科技社会学、中国研究。
2022-09-14
林成川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助理教授(教学),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小说、文学理论与批评。林老师所教授的中文课程广受学生的好评。学生评价他“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儒雅随和,亦师亦友”;还有人称他的中文课是“改变了命运的一门课”,也是“精神庇护所”。
2022-08-22
隋云教授认为,作为老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和能力,这也是她为之努力的目标。她期待能把传统知识和最新、最前沿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带给学生,与此同时能和学生共同探讨如何永远保持一颗进取心,自我学习、自我成长。
2022-07-27
实际上,年龄没有那么重要。大家总是提到代沟,有的人很年轻,他的行为、思维都很老;有的人年纪大,思维、心态却很年轻。每个人都在变老,但你可以选择在变老的过程中,让自己变得更好。
2022-07-26
李兰教授现任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能提升研究中心主任。她在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获得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曾于香港理工大学英文系任教18年。她是英国特许语言学学会的会士,也是亚洲辞书学会的常务理事。她的研究领域包括:词汇学和词典学、语料库研究和EFL词汇学习、隐喻研究、科技写作、新词研究和职场英语。我们最近对她进行了一次访谈。
2022-06-16
本采访由李潇雨老师笔答撰稿,她将向我们介绍自己如何发现研究兴趣、选择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理由及印象、所开设的课程,以及为有志于从事科研的学生提出建议。
2022-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