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所构式中两个搭配限制:处所名词和多音节
处所构式中两个搭配限制:处所名词和多音节
时间:4月19日(星期五)15:00 - 16:00
地点:TB555
讲座摘要:处所构式是汉语使用频率最高的介词短语。汉语的方位词不宜分析为后置词或框式介词,如在对等构式“在美国和国外”中,带方位词“外”的“国外”和没有方位词的地点名词“美国”对等,是名词性成分附着词。处所介词“在”没有英语介词in, on, over, under相关的空间义,作为空间语义不足的通用处所介词,和非处所名词组构处所构式时,多和方位词公用,有两个选择限制:处所名词限制和多音节限制。此外两个限制在不同语境中,在语音、构词、句法、语用等不同层面上有不同的分布,有相当高的语用灵活性,可以用一个空间义的连续统来解释。名词有三种,处所名词、非处所名词和处所兼类名词。兼类处所名词含多音节的“学校、食堂、单位”等等不同常用名词,多指日常生活中经常去的地点,方位词可有可无。处所名词是地名和多音节的方位词,如“中国、北京、上面、中间、外边”等等,可直接和介词“在”组构处所构式。非处所名词后必须有封闭性的方位词,如“上、下、里、外、内、中、前、后、上面、中间、外边”等等附着词,才能翻转为处所名词短语,和“在”组构处所构式。此外,虽然处所构式中的单音非处所名词一般必须有方位词,但是在对比和例举等等弱空间义的语境中,多音节非处所名词后的方位词可有可无。作为单音节的非处所名词,一般必须有方位词才能翻转为处所名词。
嘉宾简介:
孙朝奋
孙朝奋教授197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1984年在俄勒冈大学获语言学硕士,1988年在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在上海、香港、北京和美国从事教学。自1991年起至今为斯坦福大学中文项目主管,曾任东亚语言文化系主任和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当选美国中文教师协会2017年会长,并获得2022年CLTA杰出贡献奖。专业是中国语言学,曾在Language,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Journal of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Chinese Language and Discourse等学术刊物发表文章。专著有 1977年斯坦福大学出版社的Word Order Change and Grammaticaliza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2006年剑桥大学出版社的 Chinese: 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2015年出版的The Oxford Handbook on Chinese Lingu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