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主站
English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院长致辞
    • 学院领导
    • 联系我们
  • 学部分类
    • 应用心理学学科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中国研究学科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国情教育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计算社会科学学科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发展与治理学科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通识教育学科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全球与区域研究学科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跨文化交流学科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语言教育学科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体育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专业课程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大学核心课程
  • 教师与研究
    • 教职人员
    • 研究人员
      • 博士生
      • 研究助理(博士后)
    • 教师招聘
  • 科研创新
    • 科研动态
      • 获奖情况
      • 科研项目
      • 学术发表
      • 科研活动
    • 科研相关政策及文件
      • 应用心理学大学伦理委员会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伦理审查流程及文件
  • 教学及研究中心
    • 语言自学中心
      • 关于我们
      • 服务与设施
      • 英语在线学习平台
      • 网络资源
    • 实验室
    • 研究院
      • 中华文化研究院(筹)
  • 就业与升学
    • 关于我们
    • 人文学子规划须知
      • 国家地区
      • 升学流程
    • 就业
      • 最新动态
      • 实训基地
      • 招聘宣讲会
      • 行业分享&求职工作坊
      • HSS职播间校友就业分享
      • 招聘岗位
    • 升学
      • 院校宣讲会
      • 升学系列课程
      • 学长学姐分享
    • 校外导师
    • 证明及材料文件
    • 预约一对一咨询
    • 常见答疑
  • 学生发展
    • 国际交流
      • 国际暑课
      • 交换交流
      • 本硕联合培养项目
      • 本硕联合培养项目常见Q&A
    • 学院生活
      • 学生分享
      • 教师分享
      • 交流活动
  • 学院动态
    • 新闻
    • 活动预告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院长致辞
    • 学院领导
    • 联系我们
  • 学部分类
    • 应用心理学学科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中国研究学科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国情教育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计算社会科学学科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发展与治理学科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通识教育学科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全球与区域研究学科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跨文化交流学科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语言教育学科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体育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专业课程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大学核心课程
  • 教师与研究
    • 教职人员
    • 研究人员
      • 博士生
      • 研究助理(博士后)
    • 教师招聘
  • 科研创新
    • 科研动态
      • 获奖情况
      • 科研项目
      • 学术发表
      • 科研活动
    • 科研相关政策及文件
      • 应用心理学大学伦理委员会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伦理审查流程及文件
  • 教学及研究中心
    • 语言自学中心
      • 关于我们
      • 服务与设施
      • 英语在线学习平台
      • 网络资源
    • 实验室
    • 研究院
      • 中华文化研究院(筹)
  • 就业与升学
    • 关于我们
    • 人文学子规划须知
      • 国家地区
      • 升学流程
    • 就业
      • 最新动态
      • 实训基地
      • 招聘宣讲会
      • 行业分享&求职工作坊
      • HSS职播间校友就业分享
      • 招聘岗位
    • 升学
      • 院校宣讲会
      • 升学系列课程
      • 学长学姐分享
    • 校外导师
    • 证明及材料文件
    • 预约一对一咨询
    • 常见答疑
  • 学生发展
    • 国际交流
      • 国际暑课
      • 交换交流
      • 本硕联合培养项目
      • 本硕联合培养项目常见Q&A
    • 学院生活
      • 学生分享
      • 教师分享
      • 交流活动
  • 学院动态
    • 新闻
    • 活动预告
返回主站
English

面包屑

  • 首页
  • 学生发展
  • 学院生活
  • 教师分享
  • 师说 | Douglas Robinson 教授:持续创作,持续热爱

师说 | Douglas Robinson 教授:持续创作,持续热爱

2022-03-26 教师分享

“我一直是个充满热忱和希望的人。在年轻时,我希望成为小说家,写出鸿篇巨制,不断出版自己的文章和作品,也希望能从事剧本创作,但并不是每一件事都获得了成功,我能够坦然接受,并享受我在学术写作和翻译方面的成就。我希望将写作和翻译事业进行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刻。

【教师简介】

Douglas Robinson教授在美国出生长大,曾在美国密西西比大学英文系执教21年,在芬兰生活和工作了14年,主要翻译芬兰文学、戏剧和电影文学。他还有两年在俄罗斯,十年在大中华区工作生活的经历。

Douglas Robinson教授是一位高产的学者,著有24本书,60篇文章和论文集,翻译了大量芬兰文学著作,包括芬兰两位最伟大的作家阿莱克西斯·基维(Aleksis Kivi)和沃尔特·基尔皮(Volter Kilpi )的作品。如阿莱克西斯·基维的《荒野修鞋匠》(Heath Cobblers)和 Kullervo,和他最著名的小说《七兄弟》(2017年出版),以及沃尔特·基尔皮(Volter Kilpi )的《格列佛的幻影之旅》(Gulliver's Voyage to Phantomimia)(2020年出版)。Douglas Robinson教授目前的译著项目是”Volter Kilpi in Orbit Beyond (Un)translatability.”。

在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1975-1981)、芬兰坦佩雷大学(1983-1989)和美国密西西比大学(1989-2010)任教后,Douglas Robinson教授担任香港岭南大学唐天燊英文讲座教授兼英文系主任(2010-2012年),此后在香港浸会大学担任英国语言文学系客座教授(2012-2020)和文学院院长(2012-2015)。

 

“这是最好的选择”

 

Robinson教授在五个不同的国家生活过,横跨三个大陆。谈及在不同国家的生活感受,Robinson教授说这是一件很美妙的事,他享受这种探索的过程。体验新的生活方式,学习新的语言,感受不同的文化,是让生命不断保持活力的一种方式。在职业生涯的伊始,Robinson教授并没有打算成为一名教师。读完高中的时候,他去往芬兰进行了一年的交换学习,那时他希望成为一名律师。但考虑到,若从事法律工作,他必须得使用芬兰语工作,而在芬兰从事英文方面的教学的话,则可以利用自己母语的优势,从而走上了教师的道路。最初在芬兰教授实用英语时,他的学生甚至比他还要小一两岁,他们在课堂上都不愿意开口,这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但随着经验的积累,以后的教学工作便有趣了许多。后来在美国密西西比大学执教二十一年后,他认为当下的生活有些单调,彼时他已经在欧洲和北美呆了很久,但还没有体验过亚洲文化,因而他选择来到香港,在任教的同时,继续从事学术事业。

  “我很喜欢中国的文化和氛围,这里对于翻译的热情也很高涨。”Robinson教授说。他在香港遇到了很多有想法和抱负的学者,在这期间,他也对中国更加了解。他每年会受邀来大陆做一些讲座或参加会议,他发现,自己的作品和翻译理念在中国有很高的接受度,也更受欢迎。在他的理论中,很重要的一个观点是“翻译身体学”(Somatics of translation),其中对于情感和内心感受的重视和中国传统哲学观念极为符合,因此中国的学者们更能够接受且称赞他的理论和作品。对于一个译者来说,这是件非常令人激动的事情。在受邀来到CUHKSZ进行了一次客座讲座之后,他便对港中深产生了兴趣。他回忆到,那时这里还是一座非常年轻的学校,大约只有两三栋建筑,学生也不多,但他很喜欢这里友好的氛围。于是,他在香港退休之后,立刻想到了来港中深任职。

“这是我的第八份工作,是最后一份工作,也是我认为最好的工作。我喜欢中国,这里人人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而身边充满着这样一种正面的能量是很快乐的。别人对我想留在中国感到很惊讶,但我几乎逢人就想告诉他们,在中国生活是一件多么棒的事情。”Robinson教授说道。他很享受在港中深的校园里工作和生活。这里的氛围非常好,从教学上的同事,到行政人员,再到学生,都十分友好。港中深的学生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是我教过最好的学生,他们非常乐于学习,阅读面很广,思考也很深,每次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所思所想的时候,都能结合各种材料,给出深刻的意见和新奇的想法”。他一直都喜欢和学生们交流,也希望可以和他们成为平等交流的朋友。

 

图|Robinson教授与2021届本科毕业生合影

图 | Robinson教授与2021届硕士毕业生合影

 

“写作和翻译将是我终生的事业”

 

提及对翻译事业的热忱,他直言道,这是一件很难解释的事情。他喜爱语言,除了自己的母语英语之外,也享受学习其他语言,但更重要的是对连系和沟通两种语言的热情。他提到,“我的太太是俄罗斯人,母语是俄语,英文说得也很好。她分别喜爱这两种语言,但她并不喜欢翻译。”由此看来,除了对语言的感情之外,从事翻译事业也需要有对跨文化、跨语言沟通和交流的兴趣。谈及令他印象深刻的翻译作品时,他提到芬兰当地的一个戏剧作品Nummisuutarit (《荒野修鞋匠》)。当时在剧场观看完戏剧之后,他大为震撼,于是着手进行翻译,但在当时遇到了很大困难,因为该作品扎根本土文化,其中含有大量方言,他将近二十年后才将译文发表出去。由此,他发现,攻克艰难的著作,是一件有挑战性也极富趣味性的事情,同样也是一个锻炼自身和学习的过程。在翻译教学方面,他说,“我希望我的课程能够让学生们更加全面和灵活地了解翻译,也尽力消除在这方面的刻板印象。”很多人认为,翻译是一件机械和枯燥的事情,但这只在个别专业领域,他希望同学们看到翻译的创造性和表达性,也继续探索其中更多的可能性。

持续创作,持续热爱。这是他对翻译专业同学们的寄语。在二十多岁这个年纪,最应当思考的是自己究竟热爱什么。成功的确离不开勤奋和大量的工作,但经常被忽视的一点是自己真正的态度和爱好。最好的生活方式是通过自己热爱的事业获得报酬,因而尝试去发掘自己的热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也是维持身心健康、拥有积极态度的关键。很多人或许没有这么幸运,但是,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内容,尝试去热爱它,也是十分重要的能力。

“我一直是个充满热忱和希望的人。在年轻时,我希望成为小说家,写出鸿篇巨制,不断出版自己的文章和作品,也希望能从事剧本创作,但并不是每一件事都获得了成功,我能够坦然接受,并享受我在学术写作和翻译方面的成就。我希望将写作和翻译事业进行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刻。”Robinson教授说道。

 

采编 | 岳昀芊(20级人文社科学院祥波书院)

审核 | 郭嘉楠(HSS office)

 

相关推荐

HSS师说 | 朱纯深教授:以赤子之心探翻译与教学之道

传媒聚焦 | 王宁馨教授:文化品牌建设与粉丝经济助力城市文化升级
传媒聚焦 | 长江商学院Knowledge栏目专访人文社科学院Richard CARNEY教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 热线:0755-84273199 邮箱:shssug@cuhk.edu.cn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翔大道 2001 号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综合教学楼 TxB 12F
研究生项目联系方式
  • 电话: 0755-84273180(申请人咨询) 邮箱:shsspg@cuhk.edu.cn(申请人咨询) 邮箱:hsspgs@cuhk.edu.cn(在校生事务) 邮政编码:518172 地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综合教学楼 TxB 1214
探索更多
  • 图书馆 科研处 学生事务处 学术交流处 教务处
加入我们
  • 招聘信息
版权所有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