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2018年迎来了首批外国语高中的保送生。2019年9月,37位来自全国15所外国语高中的保送生开始了他们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求学之旅,在未来的四年里,他们将依托于自己的语言优势,在翻译的世界里遨游,寻找自己的方向。三位高中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2018和2019级保送生,将跟大家聊聊他们眼中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以及他们大学的精彩生活。
保送生观点 | 上外附中学子:在这里 我们在学习中自由思考 在思考中不断成长
石铭城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19级本科保送生 人文社科学院翻译专业 高中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来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将近三个月了,期间我体会最深的,莫过于这所大学赋予学生的自由。
首先是学术氛围的自由。这里的课堂是自由的,每个学生在课上都有机会和教授直接对话,只要你有想法,便可以大胆地表达出来。Wesley的英语课就是这样的氛围,在他的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同学们互相传递麦克风,表达自己的想法,“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学们的想法丰富多彩。课后,网上的讨论板也会向学生们开放,同学们针对每周的新话题各抒己见,例如本周的话题是“讨论板块在这学期带给你的帮助以及需要改善的地方”。这些不仅锻炼了我们勤思考和敢于表达的能力,也让我们的建议有了反馈的渠道。
其次是生活上的自由。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没有半夜查寝,没有十二点断电。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生活作息。反之,没有人在身后监督着,也意味着我们要学会自我管理和时间管理,如何保持良好的作息,如何与室友们沟通是大学里的一堂生活必修课。
最后是资源使用的自由。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学生,我充分感受到了围绕在身边的丰富资源。院长、授课老师、行政老师、Academic Advisor以及书院的tutor,他们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并给予你帮助。除此之外,图书馆、Sall Center(语言自学中心)、体育馆等资源都免费向学生开放。怎么使用,使用多少,完全取决于自己的需求。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自由氛围,让我们逃脱思想的禁锢,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罗米雅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18级本科保送生 人文社科学院翻译专业 高中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还记得去年九月,我怀揣着期待与忐忑走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校园,开始了人生新一段旅程。经过这一年半的大学生活与求学经历,我对大学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如果用三个名词来概述我的大学生活的话,那就是翻译、公益和活动;如果用三个形容词来描述的话,那就是压力、充实和快乐。在大学里,朋辈压力和学习压力都能推动我不断努力;学校丰富的课余活动让我的生活万分充实;学会平衡好大学的学习与生活,能够拥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让我能在忙碌中收获快乐。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课程设置很合理,分为大学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自由选修课程。我被保送到的是人文社科学院的翻译专业,在大一上学期,学校为了能让我们更好地适应全英文教学环境,为同学们开设了专业选修课English Phonetics and Phonology,这门课不仅能提升我们的听力和写作能力,还能提升英语口语和表达能力,从不敢开口说的哑巴英语到敢于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在大一下学期上了第一节专业必修课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是王立弟副院长教授的课程,其中虽然涉及了专业的翻译知识,有一定难度,但王院通过清晰透彻、容易理解的讲解,为我们推开了翻译世界的大门。升入大二后,需要修读的专业课程越来越多,选择的范围也更广了。本学期我选择的专业必修课包括口译和笔译,让我在翻译学习的路上越走越远。
徐润泽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19级本科保送生 人文社科学院翻译专业 高中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坦白来说,在保送生四处赶考的那段时间,我从来没想过自己最终会来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是那段时间忙得脚不点地,经常一天奔赴两座城市赶考;二是这里是最后一个考试的学校,前面几场的结果大多尘埃落定,不免心中存了几分懈怠。然而,在考试的前一晚,我的观念彻底发生了变化。
我和父母提前一天来到深圳,傍晚决定先到校园踩踩点。通过学校的侧门进入校园,映入眼帘的先是现代化的体育馆,灯火通明的知新楼、诚道楼,看起来温馨惬意的逸夫书院。从那时起,我开始思考:在这样一个校园中学习、生活是什么感受,我对这里产生了兴趣。
在潘多拉餐厅吃过晚饭后,星光下的校园才真正让我惊叹。月光下的图书馆倒映在前面的湖水中,交相辉映;灯火通明的百万大道和两旁方方正正的教学楼错落有致;还有穿插点缀在建筑中,宛如士人峨冠博带的一条条横幅,更加凸显了校园的文化。我和爸爸边走边看边读,“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或许这就是我学习翻译的理由?“诸位今天是桃李芬芳,不忘明天係国家栋梁”,这是学校对每位学子的期许;图书馆里,徐扬生校长亲笔写下的“哪怕整个世界都黑暗了下来,在这里永远有一盏灯为你亮着。”春风化雨,蔼然仁者。周围静谧的月色,教学楼中的灯光,路过的学子,好像是这些文字的诠释。这些渐渐打动了我,除了美丽的校园,我更向往的是这里润物无声的文化。
如今,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近三个月了,我亲身感受到这里的文化绝不仅是一句句标语,而是融入在真实生活中。徐扬生校长在开学第一天提到的办学理念:“一腔热血,百年大学,千载品牌,万世良心”;余小明博士的“游”字诀:“多去游泳,少打游戏”;思廷的露天情歌晚会上,陈永勤院长带头为歌手打节拍。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0年保送生招生工作即将开始,请持续关注我们推出的【保送生观点】系列文章,更有毕业于其它中学的保送生讲述他们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精彩故事。
文案:罗米雅(人文社科学院2018级本科生)、石铭城、徐润泽(人文社科学院2019级本科生)
配图:廖紫韵(人文社科学院2019级本科生)
排版:Inès Zhu(HSS Off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