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主站
English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院长致辞
    • 学院领导
    • 联系我们
  • 学部分类
    • 应用心理学学科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中国研究学科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国情教育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计算社会科学学科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发展与治理学科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通识教育学科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全球与区域研究学科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跨文化交流学科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语言教育学科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体育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专业课程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大学核心课程
  • 教师与研究
    • 教职人员
    • 研究人员
      • 博士生
      • 研究助理(博士后)
    • 教师招聘
  • 科研创新
    • 科研动态
      • 获奖情况
      • 科研项目
      • 学术发表
      • 科研活动
    • 科研相关政策及文件
      • 应用心理学大学伦理委员会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伦理审查流程及文件
  • 教学及研究中心
    • 语言自学中心
      • 关于我们
      • 服务与设施
      • 英语在线学习平台
      • 网络资源
    • 实验室
    • 研究院
      • 中华文化研究院(筹)
  • 就业与升学
    • 关于我们
    • 人文学子规划须知
      • 国家地区
      • 升学流程
    • 就业
      • 最新动态
      • 实训基地
      • 招聘宣讲会
      • 行业分享&求职工作坊
      • HSS职播间校友就业分享
      • 招聘岗位
    • 升学
      • 院校宣讲会
      • 升学系列课程
      • 学长学姐分享
    • 校外导师
    • 证明及材料文件
    • 预约一对一咨询
    • 常见答疑
  • 学生发展
    • 国际交流
      • 国际暑课
      • 交换交流
      • 本硕联合培养项目
      • 本硕联合培养项目常见Q&A
    • 学院生活
      • 学生分享
      • 教师分享
      • 交流活动
  • 学院动态
    • 新闻
    • 活动预告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院长致辞
    • 学院领导
    • 联系我们
  • 学部分类
    • 应用心理学学科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中国研究学科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国情教育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计算社会科学学科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发展与治理学科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通识教育学科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全球与区域研究学科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跨文化交流学科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语言教育学科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体育部
      • 关于我们
      • 师资力量
      • 课程介绍
  • 专业课程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大学核心课程
  • 教师与研究
    • 教职人员
    • 研究人员
      • 博士生
      • 研究助理(博士后)
    • 教师招聘
  • 科研创新
    • 科研动态
      • 获奖情况
      • 科研项目
      • 学术发表
      • 科研活动
    • 科研相关政策及文件
      • 应用心理学大学伦理委员会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伦理审查流程及文件
  • 教学及研究中心
    • 语言自学中心
      • 关于我们
      • 服务与设施
      • 英语在线学习平台
      • 网络资源
    • 实验室
    • 研究院
      • 中华文化研究院(筹)
  • 就业与升学
    • 关于我们
    • 人文学子规划须知
      • 国家地区
      • 升学流程
    • 就业
      • 最新动态
      • 实训基地
      • 招聘宣讲会
      • 行业分享&求职工作坊
      • HSS职播间校友就业分享
      • 招聘岗位
    • 升学
      • 院校宣讲会
      • 升学系列课程
      • 学长学姐分享
    • 校外导师
    • 证明及材料文件
    • 预约一对一咨询
    • 常见答疑
  • 学生发展
    • 国际交流
      • 国际暑课
      • 交换交流
      • 本硕联合培养项目
      • 本硕联合培养项目常见Q&A
    • 学院生活
      • 学生分享
      • 教师分享
      • 交流活动
  • 学院动态
    • 新闻
    • 活动预告
返回主站
English

面包屑

  • 首页
  • 学院动态
  • 智慧地理,共绘大湾区蓝图:人文社科学院助力“2024香港地理日”

智慧地理,共绘大湾区蓝图:人文社科学院助力“2024香港地理日”

2024-12-10 新闻

2024年11月23日,由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GRM)主办的“2024香港地理日”圆满落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作为协办方,组织我校各个学院本硕博学生共30余名,共同参与到这一地理学界和教育界的盛会中。

 

香港地理日:地理学研究和教育的盛会

香港地理日是香港地理教育界和研究界最重要的活动,每两年举行一次,由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及香港大学三所大学的地理系轮流主办。这个两年一度的活动旨在促进地理相关的教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并促进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2024年地理日的主题是“可持续性+大湾区及更广阔的世界”(Sustainability Plus:The Greater Bay Area and Beyond),全天活动聚焦可持续性问题和全球气候变化,旨在巩固已知知识,并识别研究和教学中的空白。

 

主题演讲好评如潮

开幕仪式上,主办方特邀了香港中文大学的关美宝教授和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的保继刚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关美宝教授以“整合地理空间科学、环境科学和健康研究”为题,展现了她和团队在地理学这一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的丰硕成果。关教授的演讲热情洋溢,内容丰富。在场有同学表示,“真切感受到她为学生们的学术成果而感到骄傲”、“能够在关教授指导下做学术是一件幸福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由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的关美宝教授和马培峰教授主导开发的“香港青年科创号”卫星于2024年9月24日成功发射进入轨道。该卫星为国际首颗人工智能(AI)大模型科学卫星,搭载了亚米级高分辨率光学遥感相机和在轨智慧处理载荷,将对大湾区一带作高分辨率监测,服务灾害回应、智慧城市、碳中和及低空经济等领域。

主办方为关美宝教授(左)赠送剪纸纪念品

保继刚教授则围绕《富饶与贫困》,向大家介绍了阿者科曾经的生存状况。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的阿者科村,贴着“贫困”的生存标签,但又拥有着“富饶”的世界级景观——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如此反差的村落怎样发展旅游引起了所有同学的兴趣。保继刚教授介绍,这项非盈利性公益援助项目结合了遗产保护、旅游开发和脱贫攻坚,通过利益分红机制与村落保护细则的绑定,激发村民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内生动力,从而走出了一条和谐共生之路。2019年以来的三次分红,阿者科的环境改善以及外出打工的青壮年返乡,都说明了阿者科计划是很有成效的。他团队的博硕研究生长时间实地驻村,随时指导、监督、反馈阿者科计划的实施进度。

同学们听完保教授的演讲后纷纷表示,保教授十年如一日,专注做好案例研究实在太不容易了。城市学博士生郑欢同学认为,“保教授既是实践者,又是学者;既能做案例研究,又兼备理论产出,这样的学术研究引人入胜、令人钦佩。”

主办方为保继刚教授(左)赠送剪纸纪念品


校园参观与博物馆探索

当日主题演讲结束后,我院卢妍利老师与同学们参观了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系的实验室,该系研究员们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不同实验室的设备及使用方法,包括测量气温、土壤以及城市规划布局等用途。值得一提的是,该系每年都会举办开放日及展览,向中学生及市民介绍地理学系及地理学科,始终与市民保持密切联系。

午餐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思廷书院院长及人文社科学院陈永勤教授带领同学们来到赛马会气候变化博物馆。陈永勤教授和王易孚教授分别向同学们讲授地理知识,加深了同学们对于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区域发展的理解。在香港的案例分析中,同学们认识到地理与资源管理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毕竟在这片土地面积仅约1,100平方公里中,研究者们要如何解决750多万人的衣、食、住、行问题,同时保护人类赖以为生的环境和资源?这就要求科学规划和优化资源配置。例如,研究者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和绿色能源技术,可以提高城市的能源效率,减少交通拥堵,降低环境污染。

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城市学硕士项目的黄荣辉同学表示,他在这次活动中收获颇丰。尤其是在城市空间分析过程中,他认识到如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其他空间分析工具来识别城市发展的关键区域,评估城市扩张的影响,以及优化土地利用模式,“这些工具和技术能够帮助城市规划者更好地理解城市结构,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应的规划策略。”

香港地理日2024年的活动吸引了超过800名来自香港和大湾区的参与者。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的盛会,更是一次知识共享和传承的平台。通过这一天的活动,地理研究者、大学生以及中学生不仅都获得了宝贵的知识交流机会,也加深了各群体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热爱。

港中大(深圳)学生研究成果展示海报
指导教师:罗淑莉(人文社科学院助理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将持续支持和筹备更多两校联动的相关活动,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与大家再次相聚,共同创造更多美好回忆。

编辑 | 黄紫蓝(人文社科学院博士生)
审核 | 陈永勤、罗淑莉
特别鸣谢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
 

相关推荐

活动回顾 | 本科生模拟法庭:德普诉赫德诽谤案

ACE ! 院长有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师生运动交流系列活动成功举办
活动回顾 | 会议口译公开课:电竞产业创新论坛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 热线:0755-84273199 邮箱:shssug@cuhk.edu.cn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翔大道 2001 号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综合教学楼 TxB 12F
研究生项目联系方式
  • 电话: 0755-84273180(申请人咨询) 邮箱:shsspg@cuhk.edu.cn(申请人咨询) 邮箱:hsspgs@cuhk.edu.cn(在校生事务) 邮政编码:518172 地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综合教学楼 TxB 1214
探索更多
  • 图书馆 科研处 学生事务处 学术交流处 教务处
加入我们
  • 招聘信息
版权所有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