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陈露:相信的力量
前言:
2024年5月30日,中国首位花样滑冰世界冠军陈露女士莅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为大家讲述自己与花样滑冰的故事,以及逐梦路上所感悟到的“相信的力量”。
01:
陈露小时候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关于花样滑冰的纪录片,名叫《太阳峡谷》,纪录片的主人公是1976年花样滑冰的奥运冠军佩吉·佛莱明,陈露被深深吸引,梦想的种子从此扎了根。在80年代的中国,花样滑冰这项运动还没有得到普及,训练条件十分艰苦,但家人给了陈露巨大的支持与鼓励,让她在1990年中国花样滑冰全国比赛及1991年世界青少年花样滑冰锦标赛中崭露头角。她回忆道:“在那个年代,花样滑冰在中国刚刚起步,中国的运动员花滑世锦赛上或者冬奥会上拿冠军,是大家完全不敢想象的一件事情。但我觉得,既然我能在世青赛上获奖,为什么不能在世锦赛和冬奥会上获奖呢?也许大家会笑话我异想天开,但是我想说,正是因为我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克服许多旁人想象不到的困难。”
02:
陈露所说的困难,来自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当你在比赛中拿到了奖项以后,大家会把你作为目标,所以对自己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压力随之而来。伤病在常年超负荷的训练中也是难以避免的。”1994年,陈露夺得第十七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铜牌,这是中国在冬奥会花滑项目的第一枚奖牌。冬奥会中的冠亚军先后退出一个月后将举办的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可想而知,陈露此时离金牌只有一步之遥。然而,在出发比赛的前一天,陈露旧伤复发,需要不停地打麻药才能参加训练。作为冠军的强有力竞争者,陈露受到了众多媒体和群众的关注,她强忍着疼痛,在镜头前仍然表现得很坚强。然而医生建议,冒险参加比赛可能会断送整个职业生涯,于是她只能遗憾退赛,并休息了一个月。当时,她陷入了焦虑和迷茫中,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应该如何继续自己的职业生涯,她的内心每天就像有两个人在打架一样,不断地鼓励自己,又不断地否定自己。最终,热爱让陈露有了坚定向前的勇气,“每一次站在冰上,世界好像静止了,这种自在愉悦的感觉很难用言语去形容。”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之后,陈露于1995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中大放光彩,成为中国第一位(亚洲第三位)花样滑冰世界冠军,实现了大家觉得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
03:
陈露的另一个梦想,是获得冬奥会冠军,她想用实力说话,让世界认可自己的表现。因此,在接下来的三年,她日复一日地进行高强度的训练,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对自己下了狠手”。然而,在伤病的困扰下,她的状态急剧下滑,没有拿到1998年长野冬奥会的入场券。在准备落选赛的过程中,她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她坦言道:“我原本是一个很喜欢比赛的人,一到比赛就会很兴奋。然而那个时候,我紧张到不能听比赛两个字,说起比赛眼泪就忍不住地流。”这个时候,陈露的父亲与教练给了陈露莫大的鼓励和支持,他们始终相信陈露能够回到奥运会的赛场上,这份相信给了陈露巨大的力量,让她重拾自信,最终以落选赛第一名出线。伴着一曲《梁祝》,她宛若破茧重生的蝴蝶在冰上翩翩起舞,此时名次对她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她只想享受自己最后的一次表演。这一次,陈露获得了长野冬奥会女子单人滑季军,成为亚洲第一位蝉联两届冬奥会奖牌的女子单人滑运动员,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分享完自己的故事之后,陈露女士鼓励同学们在追梦的道路上要清楚内心深处最想要什么,相信相信的力量。“当别人都不认可你的时候,相信自己,相信的力量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能量,帮助你克服困难,不断前行。未来有太多不确定性,但是当我们完成一个目标,再回过头去看,你一路走来的经历都会成为人生中非常宝贵的财富。”
图 | 人文社科学院院长唐文方教授为陈露女士颁发讲座纪念牌
图 | 全场大合照
排版 | 刘馨阳(2022级 人文社科学院 学勤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