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常在,精彩常伴:第三届翻译教育国际研讨会 (ICTE 2024) 成功召开
第三届翻译教育国际研讨会(ICTE 2024)
202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nslation Education
4月14日下午,伴着“友谊地久天长”的音乐,“第三届翻译教育国际研讨会 (ICTE 2024)”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顺利闭幕,为期三天的大会终于划上句号,与会嘉宾依依惜别。
本次国际研讨会主办单位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第一协办单位为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其他协办单位包括香港理工大学翻译研究中心、利兹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中国翻译》、《外语电化教学》、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nese and English Translation & Interpreting、Journal of Translation Studies (Peter Lang)、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Applied Linguistics、IGI Global出版社等,支持单位为中国翻译研究院。本次研讨会从教学、研究和出版这三个面向聚焦“数字化翻译研究”,是人文社科学院翻译专业时隔五年再次举办高水平大会。25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大会,共同探讨数字化在技术上对翻译、翻译研究及翻译教学等方面的深刻影响及及其在观念上对翻译研究与数字人文研究学科交叉的意义。各位专家学者从多维度阐述了人工智能对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研究的影响,探索了数字化增强学术界和出版业间协作,促进研究成果及译作传播,对新时代背景下的翻译学科发展及翻译人才培养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会议大合照
开幕式
4月13日上午八点半,大会正式开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院长唐文方教授、副院长王立弟教授分别致开幕辞。
开幕致辞
唐文方教授提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为学者、专业人士、出版商、学术机构和行业提供一个在翻译领域进行公开和建设性对话的平台。他坚信,这次研讨会将成为交流新思想、创新教学方法和推动行业进步的催化剂。
王立弟教授指出,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正反映了我们要把数字技术纳入到口笔译研究中的决心。他表示,此次大会汇聚了翻译领域学界和业界的专家学者,他们将为数字技术如何促进口笔译研究和实践带来不同观点,通过思想的碰撞交流,共同展望翻译研究的未来。
主旨报告
来自国内外的7位知名学者分别在4月13日、4月14日进行主旨发言,发言内容涵盖人工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翻译的影响、人工智能与口译研究及实践、人工智能与全球图书出版等多样话题,呈现了一场人工智能与翻译研究交相辉映的盛会。
李海洲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执行院长、新加坡工程院院士
李海洲教授作了题为“A Computational Perspective to Language and Intelligence”的报告。他以语音处理和语言技术为切入点,对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的本质进行了深刻剖析,清晰阐述了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大语言模型的发展历史与关联,并探索了大语言模型的基本原理、潜力和局限性。他强调,AI无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或进行批判性思维,而这些正是人类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
Prof. Randy J. LaPolla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文科与社会科学中心高级研究员、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院士
Randy J. LaPolla教授以“The Future of Translation in the Era of AI”为题作了主旨发言。他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对比了专用人工智能(ANI)和通用人工智能(AGI),分析了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本质,阐述了当前模型的局限性、危险性和可能性,并探讨了溯因推理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他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类,但可以提高人类的工作效率。
胡加圣教授
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社长、《外语电化教学》常务副主编
胡加圣教授就ChatGPT时代的翻译研究分享了他对技术挑战和策略抉择的思考。他提到,智能翻译替代了部分人脑工作,这实际上是让人类的翻译工作产生了一段进入知识加工“黑匣子”的阶段。如何看待和是否允许这段加工运算并使之成为合法且可靠的翻译知识产品应成为翻译哲学和技术哲学所探索的问题。他呼吁学界积极拥抱技术但又不可“为了技术而技术”,应充分利用智能技术等的优势,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翻译研究。
张峥教授
亚马逊云科技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资深首席科学家
张峥教授的报告题为“GAI and Translation: When Perceived Uncertainty Arising from Assumed Certainty”。他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GAI)和翻译的联系,指出GAl既能引发短期炒作,也能引发长期转型。此外,他以ChatGPT为例深入分析了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不足之处,强调了文化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并用生动有趣的文学翻译事例阐述了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的差距。
王斌华教授
英国利兹大学口译及翻译研究讲席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
王斌华教授以“Power & Empowerment, Potential & Risks. AI Technologies in Interpreting Practice, Training and Research”为题作了主旨报告。他在报告中探讨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高口译从业人员、师生以及研究人员的能力,并从潜能和风险两方面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口译实践、培训和研究的影响。他强调,要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一切进行批判性思考,提高CAIL素养(Critical AI Literacy)。
Dr. Ruediger Wischenbart
全球出版业研究员、奥地利Content and Consulting首席执行官
Ruediger Wischenbart博士围绕AI对全球图书出版行业的影响作了主旨发言。他通过《三体》和《龙文身的女孩》等的翻译与传播展示了读者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转变,以及AI时代出版行业面临的种种挑战和机遇。他提到,AI可以通过分析数据帮助出版商寻找读者的兴趣所在,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并与之进行个性化沟通。他指出,业界应积极应对时代的变化,主动利用AI技术推进行业变革,同时也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涉及的版权问题亟待解决。
院长论坛及主编论坛
本次大会特设院长论坛和主编论坛,对人工智能在教育和出版领域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 院长论坛 -
院长论坛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副院长王立弟教授主持,论坛嘉宾包括:安徽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詹全旺教授、上海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潘卫民教授、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曾罡教授、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叶苗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原院长何高大教授、东华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张曦副教授。来自全国各地的外语及翻译高等教育专家围绕数智化时代的课程设置、教师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展开了讨论。
院长论坛精彩瞬间
- 主编论坛 -
主编论坛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朱纯深教授主持。《中国翻译》主编杨平教授,Asia Pacific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和《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主编罗选民教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Applied Linguistics主编慕媛媛教授,香港翻译学会会刊《翻译季刊》主编李德超教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nese and English Translation & Interpreting和Interpreting and Society主编王斌华教授,以及全球出版业研究员Ruediger Wischenbart博士共同参加谈论,各位嘉宾围绕期刊关注的热点选题、数字化时代学术出版界面临的挑战等问题发表了专业意见。
主编论坛精彩瞬间
-分论坛-
本次研讨会设有3组共10个分论坛,60多名学者围绕数字化技术为外语教育、翻译教学、翻译实践、教师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作了汇报并展开热烈讨论。
分论坛精彩瞬间
分论坛主席为报告人颁发证书
闭幕式
本次国际研讨会组委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朱纯深教授主持了闭幕式。他对与会嘉宾表示诚挚的感谢,并以The Pain and Pleasure of the Process(“甘苦相生 苦乐兼程”)为题就ChatGPT时代人工与机器翻译的关系作了精彩的闭幕演讲。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副系主任李徳超教授作为下一届翻译教育国际研讨会(ICTE 2025)主办方代表致辞,表示将延续翻译教育国际研讨会的精神与使命。
闭幕演讲
大会筹办
暌违五年,人文社科学院迎来了第三届翻译教育国际研讨会(ICTE 2024),为了这场盛会,师生齐心协力。翻译项目教授牵头举办,学院办公室老师全力配合。值得一提的是,翻译项目与管理课程的研一同学承担了大会物料的设计及制作,会场布置以及会间服务、引导等多项工作;同声传译专业的研二同学为大会提供了同传服务;翻译项目的本硕博学生作为大会志愿者,提供会场支持,生动展示了翻译项目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全人教育”理念。同学们不仅收获了学以致用的成就感,更在实践中提升了专业技能,培养了沟通协作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结语
第三届翻译教育国际研讨会仍然历历在目,感谢所有与会嘉宾以及筹办人员的支持与帮助。期待2025年再续精彩!
更多大会精彩瞬间欢迎扫码查看
文案:季伊忱
编辑:庄颖异、张舒音
排版:郑丽莎、季伊忱、廖洋艺、覃楚婷、陆冰蕊
审核:朱纯深
特别鸣谢: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