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丨人文社科学院研究生同声传译公开课:健康中国论坛
2024年1月29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同声传译公开课——健康中国论坛:共筑全民福祉”在道远楼理事会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公开课为翻译(笔译/口译)及同声传译硕士项目三门课程联合授课:模拟会议(一)、模拟会议(二)及翻译项目与管理。人文社科学院隋云教授、张瓅文教授、刘志爱教授、张舒音教授协同教学助理李梦老师、张文康老师和程茹佳老师指导了本次公开课。

从左至右依次为隋云教授、张瓅文教授、张舒音教授及刘志爱教授
本次公开课共11名讲者,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际劳⼯组织总⼲事”、“美国妇幼保健局”、“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中药协会”、”葛兰素史克”等单位的“代表”围绕“健康中国”发表了主题演讲,内容涉及了医疗、环境、生活方式等多个领域。
即将发言的“嘉宾”在收听同声传译服务



身体健康,乃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乃是立国之基。近年来,疫情的蔓延、疾病的威胁、生活方式的演变以及环境的压力,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对我们的健康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从深圳角度对践行健康中国所作的倡议分享,还是“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副会长”对于当下环境商业健康保险挑战提出的解决方案,抑或是“阿⾥健康副总裁”对医疗普惠制度的独特见解,都很好地回应了公开课的主题,给出了不同视角的回答。在本次同声传译公开课中,通过对这一热点话题的研究,本专业学生亦对此有了更深刻、更专业的理解,在翻译专业路上“百科全书”式的技能中增添一笔。
本次口译公开课中,模拟会议(一)课程的同学负责了耳语传译工作,同时译者之间进行相互打分,共同进步。

耳语传译译者工作
模拟会议(二)课程的同学负责了主题发言和同声传译工作,并负责统筹公开课举办事宜,同时也进行了相互打分。

同传译者工作

讲者发言
翻译项目与管理课程的同学则负责协助筹办公开课,包括会务管理以及宣传工作。

项目管理课程同学分发纪念品
人文社科学院翻译专业(笔译/口译)和同声传译文学硕士项目的研究生参加公开课进行口译实践,为观众提供了同声传译及耳语传译服务,真实地向外界展示了口译行业的工作实境,让来自校内外各界的朋友们有机会了解翻译行业。在公开课中场休憩时,项目组也准备了精美茶歇供大家享用。


公开课成员中场休息时享用茶歇
公开课结束,隋云教授首先做出点评,肯定了三门课程联合授课的形式,并为研一研二同学之间的合作点赞,也称赞了两名主持人的出色控场和译员之间相互配合,临危不乱;其次指出了同学们口译实践的些许不足,给出了非常实用的解决方案。接着刘志爱教授从擅长的医疗口译领域视角给同学表现做出点评,认为整理的表现相当出色;张舒音教授则从项目管理课程的角度点评了此次项目组的同学,认为要及时总结项目经验,做好沟通复盘与分享。最后,张瓅文教授强调了在口译实践当中认识服务对象的重要性,表扬了全体公开课组织人员,肯定了本次公开课的训练效果,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期待。无论在本次同声传译公开课中扮演的角色为何,对本专业学生而言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实践经验,这也促进了同学们从学生到专业从业者的角色转换。
随后,全体公开课成员一同合照,并领取了此次公开课专属的周边纪念品。

全体合照

纪念品掠影
同学感想
彭玉菡 学勤书院
研二同传译员
作为译员深度参与一次高度还原的国际研讨会,是弥足珍贵的成长机会。本次口译公开课中,会务组成员对会议流程与布置点点滴滴的合理安排,大会发言人对演讲的每一分精心设计、嘉宾和点评老师的全情投入,最后都化作了译员的情绪值、锻炼值、体验值和成长值。我与同伴坐在同传箱,仿佛与战友并肩作战。与战友在互助关怀中迎接未知和挑战,大概是口译工作中最幸福的事了。口译公开课是向所有关心我们成长的人递交的一份作业,本学期还有三次“交作业”的机会,期待大家都能有越来越好的表现。
戴丽霞 逸夫书院
研二讲者
我在本次公开课中是从阿里健康健康管理的角度切入,用企业的视角参与到2023健康中国的会议当中。在前期准备、会议配合和实际演讲当中,我都更深切地体会到了企业的战略布局和宣传方略,让我知道如何更好地融入到会议准备当中。同传公开课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让我能有机会身临其境地感受在不同场景下的会议进程和翻译状态,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的付出,期待下一次公开课的精彩纷呈!
陈玥江 思廷书院
研二同传译员
第一次同传模会感觉还是有些手忙脚乱,感觉不是在同传箱里,就是在去同传箱的路上。还没反应过来,模会就结束了。在忙乱的状态中,唯一的压舱石可能就是译前准备了。准备得越多,也就越有底气, 便也越能处变不惊。控制能控制的,平日多练习,拥抱翻译乃至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翻车”。收拾好自己,继续前行。
季伊忱 祥波书院
研一项目管理
这次口译公开课是三门课程第一次联动,作为翻译项目管理课的同学,前期的准备十分忙碌,会议开始之前也一直有些焦虑,不过但是看到大会有条不紊地进行,看到译员们精彩的表现,心中的大石头终于放下,作为会议的“服务方”,这次切身感受到了“服务”二字所承载的责任与意义。
鲁卓琳 道扬书院
研一耳语传译
第一次参加模拟会议,感觉受益匪浅。给老师做耳语传译时很紧张,最大的感受就是一旦思考就跟不上讲者的速度,以及完全没有时间看glossary,所有的背景知识都要储备在脑子里。此外,还见识了学长学姐们同声传译的实力,讲者模拟大佬对具体主题发表演讲,也表现得十分专业、游刃有余。在给讲者译者打分的过程中,也让我清晰了自身未来努力的方向。
通过此次模拟会议,我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在未来将全力以赴、踏实练习,精进自己的专业技能。
林慕尧 逸夫书院
研二讲者
本次我作为讲者,演讲主题是商业健康保险。虽说保险并不算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但是在此之前,我对商业健康保险这个细分领域的了解还着实不多。要在8分钟内,完成一个结构完整、且有一定信息量的演讲,还是颇具挑战性的。
准备讲稿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初稿中,我用了较大的篇幅阐述商业健康保险行业面临的“挑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不多,使得演讲结构不够合理。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后,我调整了两部分的比例,加大了“解决对策”的比重,又新增了一些健康保险领域最新的发展动态,如互联网渠道、百万医疗险等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模会虽然是由研二主办,但研一的同学们同样功不可没。他们在会务、物资、设备等方面与我们研二相互配合,准备得十分周全,令人刮目相看。希望今后我们两个年级可以加深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把模会越办越好。
赵子航 思廷书院
研二同传译员
作为译者,做译前准备是工作中的关键环节。这次译前主要有两个心得:一、善用科技。在同学的推荐下,术语、概念准备得差不多之后,让生成式AI帮忙看了一眼讲者的幻灯片,生成一篇假稿子,既能帮助我理解一些光看幻灯片摸不清逻辑的地方,又能用这AI稿子练练嘴。当然,在实际工作中,要谨慎使用AI工具,注意保密性。二、互帮互助很重要。临近会议时,每位译员都被临时加了翻译任务。我分配到问答环节,需要熟悉五篇发言。时间紧迫,我向译员同胞们索要他们已收集的资料,大家无一例外伸出援手。谢谢你们!
时隔一学期后再次走进道远楼的会议室,自以为少了一分无所适从,多了一些从容。结果一看课后照片,只见自己翻译时死死抠着平板边儿,每个指关节里都写着“紧张”二字。同传学习才刚刚开始,还需多多锤炼。总之,此次模会最大的感受是:没翻够,还想再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