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暑期 | 人文学子境外学习篇
悠悠夏日长,人文社科学院的学子们度过了一个忙碌而充实的假期,他们有的去境外学习开阔眼界,有的到各类企业实践积累经验,有的在本校上暑课汲取不同学科知识...
本期境外学习篇,让我们跟随学子们的脚步,一起领略英国、美国、中国香港等地的别样风采吧!
01 分享人
马英皓(2021级 翻译专业 逸夫书院)
美国
暑期前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
来Berkeley这边一个半月以来最大的感受莫过于夏季凉爽的天气。这边地处湾区,温度平均都在20度左右。但加州的阳光十分温暖,因此躺在草坪上晒日光浴算是校园里的一大特色。校园的整体风格比较多元,你可以在十多个学院和图书馆体验不同的建筑风格。课程的难度因课而异,但考试都不是很难,压力主要来自同辈的竞争。整体的课堂氛围比较开放,教授非常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我有一门教育社会学的课程,每节课上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经历的分享和思想的碰撞。课间的时候你可能会听到周围传来四五种不同的语言,也算一种比较新奇的体验。
来美国上暑校主要目的也是丰富自身经历,开开眼界。在学习之余,周末的时间我去了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西雅图这些美西的著名城市,感受当地的风景与文化。我参观了如Stanford、UCLA、UW这样的名校,Apple、Google、Microsoft这些科技巨头的总部以及 Golden gate bridge、Hollywood之类的著名打卡地。除此之外,美西这边多样的自然国家公园也值得去探索,例如Yosemite、Mount Rainier等。你可以在其中享受最原始的自然风光,偶遇松鼠,土拨鼠,小鹿等野生动物。
02 分享人
罗雯静(2021级 应用心理学专业 思廷书院)
中国
暑期前往香港中文大学学习
在港中文本部暑期国际学校中,同来自中国内地、澳门、墨尔本、美国、墨西哥、英国、法国等多个国家地区的同学们一起交流讨论,于我而言是一场全然的跨文化体验。在我上的其中一门东南亚民族与文化人类学课程中,教授曾带领我们去往九龙城宋皇台附近的泰国街道做田野,不仅仅是作为旁观者,去观察在港的泰人对印度教的信仰内化与受洗实践(almsgiving),更邀请我们去品尝地道的泰国风味食物,切身体验泰式的冥想仪式(mediation),并与僧侣围绕宗教的现代性进行间接的交流对话(教授充当翻译),这场田野是植入原风味文化生态的学习。而当课堂上教授为我们逐一介绍东南亚从内陆到海洋的国家时,更是一场文化的祛魅,认知、思想在此间流动,许多此前的偏见与无知隐去。彼时我才知道,野蛮在现代化的文明社会仍有迹可循,在柬埔寨曾发生过一场不亚于纳粹屠杀犹太人的种族清洗运动。我才明白,在历史教科书上学到过的那些如美越战争、越南船民等的基本史实,真实而具象地落在个体之上是如何沉重的影响。
在课堂之外,我游走在港岛各处,领略过维港的海风与太平山的夜景,见识过叮叮车穿梭在熙熙攘攘、人流如注的街道上,精致的现代化摩天大厦与逼仄的居民握手楼和谐共处,别具特色的中英文彩色招牌错落其中,似是在为上世纪的旧事作脚注。地铁上随处可见怀抱纸书阅读的老人与青年,星期天的中环附近总能遇到扎堆的菲佣群体在聚会,重庆大厦住着来自亚洲各地的族群,在多元的语言习惯、宗教信仰与种族观念的日常实践中感受着香港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受益匪浅。
03 分享人
程隽曦(2020级 应用心理学专业 逸夫书院)
英国
暑期前往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
伦敦是我长期以来非常想探索的城市,它的美丽景色还有历史文化总是能引发我无限的遐想,而LSE一直是我心目中非常向往的社会科学的殿堂,因此我非常幸运,能够在这个暑期同时完成这两个心愿。
我修读的暑期课程是“国际移民、社会冲突及公共政策”。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我对这个世界的求知欲并不局限于我的领域。我对国际移民和民粹主义也深感兴趣,而这门课程正为我提供更宽广视野的机会。这门课能让我深入研究国际移民如何塑造社会结构,探索社会冲突的背后动因,并且也给予了我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其他社会问题。
在这里生活真的很开心!伦敦就是一个探索不完的伟大城市,不论是它的经济、文化还是自然环境,或许世界上真的没有太多城市能够与之相比。而且在LSE几乎每天都有各种活动:城市徒步、音乐剧欣赏、游船派对......在这里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
其实对于我来说,在这里的一个月最重要的不一定是学业上的收获,而是去亲身体验“culture shock”。在LSE的一个月里总是有很多机会和不同国家的朋友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很多他们的生活习惯、思考方式以及他们如何看待中国这个国家。古希腊哲人有言:“人生不过居家,出门,归家。”尝试从他们的角度来看我们自己,这本身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也能帮助我们对自己所处的中国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04 分享人
吴施佳(2021级 应用心理学专业 思廷书院)
美国
暑期前往美国耶鲁大学学习
申请到耶鲁大学上暑课的原因是想切身体验海外学习,感受在美国学习和生活的氛围,考量自己是否真正喜欢将来在美国读研。看到学校有提名申请耶鲁暑课的名额,觉得夏校是很好的体验生活的机会,也不会对正常学期的修读安排有太大影响,就报名了。申请与学校有联系的海外高校分为提名类和签到类,提名类是同学们按照三个志愿申请、学校按照申请人的GPA决定提名的,主要看GPA和志愿选择;签到类是自己直接向海外高校申请的。我是通过学校提名申请到的耶鲁夏校。
我选了两门课,一门是introduction to clinical psychology,一门是Race, Gender, and Class Inequ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分别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课程。前者是线上课,每周两次线上的讨论,需要在讨论前看完lecture的录播视频、课本和其他相关材料。老师的指导富于启发性,同学们发言也都十分积极,每次讨论都会碰撞出许多关于临床心理学的思考。后者是线下课,每周两节长达三小时半的课,课前需要读的reading也很多,课程强度比网课更大。由于我对美国文化背景的了解很少,为了理解课程内容花了许多精力,但也收获了许多美国种族、性别、阶级的信息和社会学理论视角。
耶鲁夏校的课外活动十分丰富,每周都会有多个校内校外活动。在第一个周末我参加了去Block Island的活动,在沙滩上海浪里感受了夏日的气息。校内活动和港中大(深圳)各个社团和学生组织办的活动很相似,有各种趣味小游戏和手工活动。
05 分享人
王怡章(2021级 英语专业 学勤书院)
英国
暑期前往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
2023年暑假我选择了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暑课。我上的课是IR 115 Culture and Globalization,这节课只有一个session(三周),从6月19日上到7月7日。
高中的时候我跟随着学校的夏令营去过伦敦,体验过纯正的英伦风教学。这个暑期趁着疫情结束我想再次感受英国的本科教学环境,为接下来的研究生生活做准备,于是在选择暑课时,我选择了在社会科学领域的顶尖学府LSE。官网上标注的LSE暑课申请要求为总GPA达到3.3,雅思不低于7或托福不低于107。
LSE暑课教学质量很高,老师都是本校教授或者院长亲自来上lecture,tutoial由本校的博士生上。每天3小时lecture,1.5小时tutorial,一周连着上5天,压力和workload还是不小的。每天上课前都得看完与当天讨论的topic相关的两篇paper,在lecture和tutorial上才不会无话可说。
这门课采取跨学科的方法来理解复杂的全球挑战,了解全球化在流动、移民、和旅行规模上与旧的“world system”有何不同,讨论了全球移民对家庭、归属感、和公民身份的不同影响和不同社会和文化在塑造让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等等。给我们上Lecture的是两位LSE Anthropology Department教授,一位是Prof. Catherine Allerton,她在课上经常与我们分享她在一些东南亚国家的field research:在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对难民和移民子女的排斥、归属、和无国籍状态的经历,与她所讲授的概念相结合很有意思。另一位是Dr. Andrea Pia,很巧的是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在中国,下课后我们中国的学生会跟他讨论,他跟我们分享了中国西南部农村水资源紧张,受生态破坏的多民族地区会泽县的有利位置探索中国持续的水危机。
除此之外伦敦的生活还是很美好的。学校就在伦敦市中心,大英博物馆,中国城,国家美术馆这些地方都能步行到达。我住的宿舍是Bankside House,每天早上和朋友一起扛着桥上的大风,穿过泰晤士河去上课,也可以安静的一边走一边感受身边的风景和来往人群。
总之LSE暑课是一段很难忘的经历,期待下一次和伦敦的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