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雨凡教授受邀参加“浙学论坛2023”并做主题发言
2023年6月25日,人文社科学院副院长、全球与区域研究学部主任郝雨凡教授应邀参加“浙学论坛2023”,并做题为《百年变局中浙江故事的海外传播》视频发言。本届论坛由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浙江省委党校与浙江中华文化学院联合发起,以新时代浙学与浙江“两个先行”为主题,深入思考新时代“浙学”的现代转型路径及其海外研究与传播,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共襄盛会。

视频发言伊始,郝教授开宗明义地指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下,向海外讲好中国故事以消除隔阂尤为重要。面对“北京共识”对西方模式的挑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联盟国家试图利用手中话语权优势,将中国刻画为西方价值观的破坏者,频频对华施压。加之全球大国间互动博弈加剧、突发性事件层出不穷,中国正在面临政治经济因素变乱交织的复杂国际形势,大国间任何细微的误解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对此,为了帮助国际社会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模式,郝教授在发言中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要多讲民生与文化的故事。基于改革开放40余年以来百姓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指数大幅提升的现实成就,中国的发展故事不应只着眼于建设空间站、高铁和港珠澳大桥的宏大叙事,更值得用普通百姓有温度的故事来体现。第二,要用受众群体熟悉的语境讲故事。面对国际社会的多元文化体系,中国故事的海外传播更应研究并尊重目标群体内流行的思维逻辑和价值取向,进而采取受众熟悉的话语体系和乐于接受的叙事方式,有效传递中西方价值观中的一致性内容。第三,可以将民间团体作为对外传播“国家队”的补充。全球新冠疫情期间,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互动受到交通、物流等客观因素制约,原有“一轨”交流机制的缺失加剧了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双方既有的误解不仅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反而平添了更为复杂的新问题。对此,以企业、学术研究机构、民间智库,乃至自媒体行业为主体开展的 “二轨”外交作为一种非官方的渠道,往往可以在政府外交的基础上扩大民间交流,进一步增进与海外民众的情感交流与认同。
发言最后,郝教授再次指出,面对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应主动引导国际社会民意,防止西方以海外负面舆论绑架对华政策,为未来多边关系的改善保留可能性。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对传播内容、宣传主体和表达形式进行多元化处理,通过讲述有温度的民生故事传递浙江乃至中国的发展成就和发展模式,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国际社会认识浙学,读懂中国。
教授简介

郝雨凡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人文社科学院副院长、全球与区域研究学部主任。
郝教授先后于1984年和1989年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硕士和博士,曾任哈佛大学国际问题中心麦克亚瑟研究员,美国科盖特大学(Colgate University)政治科学教授及亚洲研究何鸿毅讲座教授。
2005年至2013年,任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院长。2013年至2018年,任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政治科学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至2019年,澳门思路智库首任理事长。多年从事国际关系、中美关系、澳门学及区域一体化、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等研究。作为国际问题研究著名专家,其先后出版30多部中英文学术专著和编著,并有众多学术文章在国际主要学术刊物中发表。